• 上海這座百年公園將“無縫銜接”這所百年校園?最新進度來了

    來源:上觀新聞2022.8.1

    日前,中山公園萬航渡路(凱旋路—華陽路)綜合提升項目公布了最新建設進度,工程現場已開始綠化種植及架空線入地工程收尾,預計今年國慶前夕,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山公園就將“打開”萬航渡路沿線圍墻,完成2號、3號門改造,以全新的姿態展現百年名園宜古宜今的景觀風貌。
    結合蘇州河華政段景觀步道開放、20路公交車站保留提升,整個中山公園萬航渡路區域也將進一步彰顯百年校園、百年公園、百年梧桐、百年公交的歷史風貌與人文內涵,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更有溫度的城市慢行休閑空間。

    兩大改造節點,兩座全新廣場
    相較中山公園南側沿長寧路的主出入口1號門,公園北側沿萬航渡路、與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僅一街之隔的2號門、3號門,平日在此通行的大多為周邊居民和華政師生,“存在感”相對較小。但此次中山公園改造提升工程,關注點恰恰是公園北側這一空間元素豐富、路況稍顯復雜的區域。
    當車駛過凱旋路,轉向萬航渡路中山公園一側,駕駛員們都要經過一段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路”。由于中山公園北面圍墻緊鄰萬航渡路,因此從公園3號門向東至2號門的沿街人行道寬度有限,大部分路段只有約1人寬的間距,機動車道也較為狹長。蜿蜒曲折的萬航渡路(凱旋路—華陽路)一段在早晚高峰和雨雪天氣較易出現交通擁堵,也容易引發安全隱患。

    萬航渡路沿線小區與市政道路、中山公園的距離挨得很近

    今年3月,中山公園萬航渡路一側圍墻已經打開,市民路過時都會向工程現場張望。 ?均 舒抒 攝于2022年3月
    為此,長寧區及市政相關部門在全面研究中山公園的布局優化提升時,將實現公園萬航渡路一側的整體開放定為了目標。
    此次綜合提升工程,涉及拆除公園所有臨城市公共界面(道路)的圍墻,確保視覺上為市民游客展現通透的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公園出入口景觀。同時,將因地制宜設置公共開放空間,連接中山公園和萬航渡路沿線的道路交通設施。公園內部的配套輔助用房的布局、功能和形象也將同步優化。

    項目效果圖

    工程現場

    超過150年歷史的梧桐樹
    項目工程具體將重點打造兩個節點。其一是公園3號門區域,即公園西北角萬航渡路近凱旋路一側,相應的配套用房將進行重新整合布局,騰挪出公共開放空間,形成蘇州河華政步道與中山公園西北角銜接的景觀綠化廣場。該廣場將以公園內樹齡超過150年的梧桐樹命名,取名為“梧桐廣場”。
    另一改造重點是公園2號門與華政大門之間的空間提升,結合20路公交車站的功能與形象更新,打造中山公園與華政校園慢行系統銜接的景觀廣場“兆豐廣場”。這一名稱取自中山公園建成伊始曾使用的通用名“兆豐公園”。


    項目效果圖
    歷經多次變革,蘊藏城市百年縮影
    不止百年名園“神秘”多時的北側區域將打開,此次綜合提升工程的另一大亮點,是整合串聯華政長寧校區和中山公園的慢行系統,打造“四縱”銜接點,逐步形成沒有隔閡的區域慢行空間網絡,最終實現百年校園與百年公園的“無縫銜接”。
    而為了讓市民更舒適、便捷地到這一區域感受上海歷史風貌、暢享公共空間、體驗水綠景觀,工程還因地制宜地設計了特殊的道路實施斷面,增加了沿河慢行空間(人行步道)的寬度。同時,將公園內原有的慢行道以及萬航渡路南側的人行道空間結合,進一步提升市民的慢行體驗。
    而萬航渡路南側騰挪出的人行道空間,將用來增加該路段非機動車的通行空間,進而改善機動車的通行能力,防止“機非混行”“人車混行”的情況發生。結合公園輔助配套用房的改造提升,還將在合適區域設置非機動車停車點,?疏導萬航渡路沿路的非機動車停放難題。

    項目效果圖

    20路公交車站施工現場
    記者從項目施工方了解到,為了有機串聯華政“百年校園”、中山公園“百年名園”、華政思孟堂“百年建筑”、20路“百年公交”、萬航渡路“百年道路”和華政古銀杏、中山公園古梧桐等“百年古樹”等豐富的歷史人文元素,此次中山公園提升工程的部分鋪裝工藝也延續了蘇州河華政段曾采用的水洗石、水磨石技藝,結合公園本身的英式風格,使人們未來從蘇河華政段途徑萬航渡路步道進入中山公園時,能夠有絲滑、暢快的慢行體驗。

    公園3號門距離凱旋路橋很近
    始建于1914年的中山公園,歷史上經歷過多次更新提升。公園最近一次功能提升來自2016年。當年6月30日,公園正式開啟全天候開放,成為上海市中心首座24小時向市民開放的百年名園。當時,為了適應通宵開放帶來的變化,公園提升了一系列人防、技防措施,包括增加安全監控探頭、增強燈光照明設施、加強安保投入、增加游園指示牌等,并首次引進了緊急呼叫系統。
    但即便提前做好了預案,公園全天開放后,仍一度面臨夜宿者屢禁不止、夜間游人安全、公共設施維護、周邊居民區夜間噪音等多方管理考驗。類似的管理挑戰在蘇州河橋下空間更新、蘇州河景觀步道貫通后,也同樣被提上議程。
    這一次,進一步“打開自己”后的中山公園,將如何與周邊的蘇河慢行步道、蘇河華政段“一帶十點”、凱旋路橋下空間以及計劃今年年內開通的蘇州河水上游覽航線更好地互聯互通,展現暢達、宜人的城市軸線休閑空間,也需要市民游客和社會各方的理解與支持。

    更多資訊

    亲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