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為“張江人才”構建多層次創業和生活保障體系
來源:上觀新聞2022.10.17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前不久的張江科學城建設發展30周年座談會上,上海市委提出要舉全市之力支持張江,加大對張江科學城建設的政策支持。浦東新區從優化張江科學城人才生態角度出發,明確將在現有人才服務軟環境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多層次人才隊伍的生活和創業保障體系。
發揮聚才磁場效應,為創業公司“引流”
近日,位于上海自貿試驗區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的創新醫藥公司索智至耀生物科技對外宣布,自公司2021年在張江創立以來,已經成功確定了3個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并進入臨床前研究。
這樣的研發效率,在治療免疫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藥物研發領域并不多見。“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強有力的人才隊伍。”公司CEO許大強告訴記者。
由于該公司橫跨人工智能和生物制藥兩個領域,急需一批跨界人才,所以公司在選址時就把人才的聚合能力作為考量的首位。經歷了廣泛的考察后,索智至耀生物科技公司去年決定落子在擁有40多萬科技人才的張江。
“在張江招賢納士的確會比其他區位容易很多。這里既是藥谷,又有人工智能島等產業生態,各種人才齊備。我們現有員工人數近30人,其中博士學歷占比達50%,近半數員工擁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今年二季度,我們還在上海張江科學城注冊設立了全資子公司,人才團隊的招募和搭建速度也非常快。”許大強說。
除了團隊建設,對初創企業來說,資源獲取的便利度、在行業圈內的顯示度,同樣關系著企業的發展。索智至耀生物科技入駐張江科海大樓之后,借助離岸基地設在張江的獨有優勢,很快就接觸到一批周邊的創新藥企、互聯網公司等同行、客戶,打開了業務局面。“特別是這兩年,我受邀參加了離岸基地的‘海創匯’系列活動,能夠借機在會上分享創新藥早期投資熱點和趨勢,也讓更多投資人和相關行業企業了解我們,相當于精準引流。”許大強說。
據介紹,上海自貿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是浦東新區近年來打造人才服務平臺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基地面向海外人才提供國際化綜合創業服務,到目前已連續舉辦六屆“海創匯”系列活動,吸引了全球近1萬人才參加,累計服務海外創業項目1827個。大批像索智至耀生物科技這樣的企業,在這個平臺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創新能力,并成功對接到優質的市場機遇。接下來,離岸基地還將持續強化賦能,通過服務創新,提升專業服務能級,扶持優質海外項目高質量發展。
浦東新區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平臺的服務能級,浦東還在張江成立浦東國際人才港,這是全國首個集成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和在線服務等功能的人才服務綜合體,累計服務海內外人才超30萬人次。
此外,張江近年來建設的上海光源二期、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大科學裝置,中科院高研院、李政道研究所、復旦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科研機構,以及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上海數據交易所、上海永久居留事務服務中心等專業平臺,也為人才在科學城創新創業提供了全要素、全周期的事業發展支撐保障。
為人才安居樂業打造全梯度的住房供給
去年9月,全市首個租賃住房項目、浦東新區首批區級人才公寓——張江納仕國際社區投入供應,填補了張江高品質國際人才社區的空白。
該項目一期總建筑面積約19萬平方米,共1257套租賃住房已投入使用。二期、三期共計34萬平方米、2580套租賃住房也將在未來幾年陸續推出。
記者了解到,以往的人才公寓普遍以價格實惠、房型緊湊為特點。截至目前,整個張江科學城園區人才公寓已達25萬平方米、5000余套,累計滿足了約3萬人的租住需求。2019年,浦東進一步在張江鎮開展鄉村人才公寓模式試點,探索將農村閑置宅基地房屋改造成人才公寓,周邊不少企業白領成為了鄉村里的“新主人”。
張江納仕國際社區則主要面向對居住環境要求更高的人才群體。來自上海光源科學中心的青年工程師沈予樂入住該社區近一年了,他告訴記者,張江老舊小區不少,過去想要在周邊找到優質環境條件的新建社區比較困難。而張江納仕國際社區不僅提供中央空調、現代智能的廚衛設施,整體裝修風格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沈予樂租賃的一套兩室一廳、79平方米的房屋,“月租相較張江同品質的小區可以便宜1000元左右。再加上前期的入住優惠,性價比較高。聽說張江一些企業還會給入住的員工提供一定的住房補貼,這樣一來的話就更有吸引力了。”
張江納仕國際社區剛剛落成時,周邊的配套設施并不算完善。不過短短一年時間里,周圍已經開出了不少餐飲和小店。沈予樂說,社區門口還有點對點開到園區的班車,“小區內停車也比較方便,我們公司一些中層領導也在這個社區里租房子。”
此外,位于孫橋科創中心的張江科學家公寓項目也進入建設階段,建成后將主要為上海科創中心、張江科學城的科研工作者提供1180套高品質保障性租賃住房,這也是浦東服務保障重大科創項目建設運行的重要舉措。
以多元的人才公寓體系為人才提供安居支持,近年來,浦東新區人才辦通過深入調研張江地區人才的真實租住需求,不僅針對不同梯度的人才想方設法推出各類供給,有效解決人才的居住問題,還通過定期安排服務專員到社區,為人才提供包括居住證辦理、社保卡辦理等公共事務的“家門口”咨詢及受理業務,更進一步給張江人才的生活生產帶來便利。
更多資訊
-
中山公園新增一座“凝心花園”!2023.7.14
位于中山公園內部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已于日前全新開館,與之呼應的“凝心花園”也經過全新改造后正式亮相,1700平方米的花園包括多處景點,看點滿滿。凝心花園位于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的后方,從博物館西側… 查看詳情 >
-
長寧這個老式居住型社區越來越“AI”,居民感受越來越好!2023.7.14
北新涇街道位于長寧區西部,轄區面積2.2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式居住型社區。近年來,北新涇街道持續聚焦黨建引領,圍繞“打造韌性社區、共建慧居家園、共享品質生活”目標,努力實現社區高質量發展、居民高品質… 查看詳情 >
-
“兩舊一村”改造加快推進!這個街道最大的成片不成套公房小區整體簽約率100%2023.7.14
記者從新區“兩舊一村”改造推進指揮部辦公室獲悉,7月12日晚上,隨著最后一戶完成簽約,作為2023年新區“兩舊一村”首批啟動的重點項目之一,滬東新村街道向東新村2個地塊共564產居民全部完成簽約,整體… 查看詳情 >
-
不出小區就能逛“公園”!這個社區的“共享花園”太驚艷了2023.7.14
社區作為城市社會的重要單元,其環境狀況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社區鄰里關系的和諧也是一個社區的“軟件”環境。 隨著居民對社區硬件環境、軟件環境的要求越來越…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