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魔都,上海經濟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如何變身科創沃土?

    來源:上觀新聞2023.6.30

    印象中的黃浦區是外灘蘇州河、百年南京路,歷史建筑和商貿活動是其最佳代表。但近年來,隨著科技回歸都市的趨勢不斷增強,一批新興科創中心,如硅巷、海派智谷正在成為黃浦區的新名片,彰顯著上海中心城區的科創活力。
    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究其根本,科創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動力之源。6月29日,記者走訪了兩家黃浦區的科創服務高新技術企業,他們的孵化經歷或許能為超大型都市科技創新提供新的思路。
    深耕細分賽道
    “未來的競爭就是數據的競爭”英方軟件董事長兼CEO胡軍擎這樣認為。2011年,胡軍擎在贏得了一場全國性創新創業大賽后,獲得了入駐黃浦區科技京城創新孵化基地的機會,之后便以此為中心,不斷開拓其數據復制的業務。
    12年過去,英方軟件已經從當時的4個人,發展到600多名員工,服務于全球5000多家企業,打破了外企對相關數據復制技術的長期壟斷。今年1月,英方軟件還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數據復制軟件企業。

    談及企業為何得以快速發展,胡軍擎認為,除了近年數字經濟的火熱,市場需求增大,更重要的原因是企業早有準備,在細分市場深耕多年。數據復制技術可以用于大數據收集、數據備份、云災備等方面,是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服務。這條賽道技術入門并不難,難點在于過去市場都由國際大廠主導,中國企業想要突圍就要將數據實時復制速度做到極致,形成自身技術優勢。“我們非常堅定要在科技上不斷投入。上市審核時,英方軟件披露的過去三年平均每年研發投入占比為33%以上,今年則預計能達到近40%。”胡軍擎說。
    類似的,另一家黃浦區孵化出來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普蕊斯也是一家科創服務企業,只不過是普蕊斯是從事臨床試驗現場管理服務(SMO)這一細分領域。
    隨著全國創新藥研發的不斷加速,醫藥產業正在經歷分工的變革,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被開發出來。普蕊斯的創始人兼CEO楊宏偉在2009年就察覺到醫院是新藥臨床開發的主要場景,于是借鑒日本SMO模式,開始了在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業。
    SMO服務可以幫助醫藥、醫療企業短時間內迅速組織高度專業化和豐富經驗的臨床試驗團隊,在保證臨床試驗研究的規范化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試驗成本,加速推進新藥研發周期。截至2023年3月31日,普蕊斯累計參與SMO項目超過2500個,擁有超過3700名專業的業務人員,排到了國內SMO企業第一梯隊,去年5月份正式登陸創業板,成為A股“醫藥SMO第一股”。
    對某個細分領域的多年深耕造就了兩家科創服務企業的崛起。“我們的優勢就是通過多年的積累,有了一個可觀的數據量,基本上可以涵蓋任何一個藥企所需的數據量,從而幫助客戶快速地建立一個臨床試驗的執行方案。”楊宏偉說。

    發揮場景優勢
    打造細分領域的明星企業,發展總部型、平臺型、成長型企業落戶是黃浦區的科創孵化經驗。“中心城區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空間資源比較緊張,像生物醫藥這樣的產業,我們不可能做整個產業鏈,但我們的應用場景多、醫療資源豐富、商貿服務業發達,可以幫助平臺型企業快速地推廣到市場上去。”黃浦區科委調研員徐偉鵬說道。
    圍繞應用場景,黃浦區規劃了科創發展的三大重點產業: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黃浦區金融服務業發達、基礎設施完備,目前正在推動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金融等領域應用,打造外灘金融科技增長極;培育發展人工智能,黃浦區正在發揮中電科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海派智谷智能智造科創平臺作用,持續集聚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和項目,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跨界、混業應用;依托豐富的醫療資源,黃浦區正在加速龍頭藥企、CRO、SMO等項目落地,打造一批以轉化醫學為特色的生物醫藥健康服務品牌。
    黃浦區近年正在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扶植力度。一方面,黃浦區對符合政策的高新技術認定企業、和高增長的高新技術企業予以資金補貼。另一方面,黃浦區作為上海經濟密度最高、經濟業態最豐富的城區,也在發揮場景優勢,積極舉辦有影響力的峰會、論壇、沙龍等活動,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大平臺和更多機會。例如在黃浦區的推薦下,英方軟件下周就將跟隨上海代表團到香港參與商業交流活動,獲得更多開拓香港業務、全球業務的機會。
    今年1到5月份,黃浦區科創服務業稅收同比增長28.2%,健康服務業稅收同比增長13.6%,均呈現恢復性增長。目前黃浦區擁有高新企業187家,同比增長14.7%。徐偉鵬介紹,目前黃浦區科創集團正在籌備政府引導基金,未來基金成立后,會將更多目光聚集在高新技術企業上,通過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增強社會資本的投資信心。

    更多資訊

    亲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