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家新能源企業共聚一堂!“大虹橋”正在培育一個全新產業集群…
來源:上觀新聞2023.7.12
7月11日,“科技創新 聚力新時代”——全球視角下新能源發展高峰論壇在閔行區舉辦,200余家新能源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與機遇,積極助力推動國內新能源行業的全球化高質量發展。
當前,上海正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閔行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主力軍、主戰場、主引擎,聚焦服務國家戰略,積極布局新賽道及未來產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并成立了閔行區氫能產業聯盟,集聚福伊特、佛吉亞、博雷頓、空間電源研究所等25家核心成員單位,吸引了光伏行業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陽光電源等龍頭企業的到來,初步形成光伏行業高地,也為進一步吸引相關產業鏈企業落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今天的會上,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畢馬威成為閔行區“全球招商戰略合作伙伴”。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是由來自風光電儲氫等綠色能源行業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外資合資公司及大中型民營公司等組成的聯盟組織,是光伏、儲能和氫能行業權威研究機構。畢馬威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看中閔行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優越的營商環境,已于近期正式確定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片區新設一個辦公場所,未來有望成為其全球網絡中最大的辦公場所。
為解決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全球光伏產業競爭加劇、國內光伏產業鏈如何協調發展等諸多問題,閔行區與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在已落戶光伏企業基礎上,積極推動成立大虹橋光伏產業聯盟。在今天的活動現場,協鑫集團、潤陽新能源、朝希資本、聚和新材、晶科科技、天合富家、博雷頓等7家聯盟發起企業代表上臺,共同啟動聯盟成立儀式。聯盟成立后,將集聚更多的光伏龍頭企業定期召開國內及國際性會議,討論行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立足虹橋,共同走向海外市場。
活動中,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投促處有關負責人作了主題推介。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院長王進就“新能源產業全球化發展趨勢及策略”作主旨分享。畢馬威、天合光能、東漸數能則分享了“專業機構如何為企業發展賦能”“企業在全球化發展方面的樣本經驗”等。
在圓桌論壇環節,新能源產業的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們,就各自所在的領域展開經驗交流,共同探討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及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一家誕生于上海的科技型、創新型新能源頭部企業,協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在現場表示,協鑫近距離見證了“大虹橋”的升級蝶變,希望以“科技+資本+產業+生態” 的模式,通過能源 AI 賦能,把協鑫最先進的電網側、電源側、工商業與戶用側儲能系統等帶到閔行,助力閔行在工業互聯、智能制造、城市交通等方面迭代升級。
今年7月初,東漸數能入駐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部分)。接下來,企業將依托產業鏈和供應鏈優勢,積極開拓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業務;同時,以國內高校聯盟鏈接海外,加深和全球高校合作,積極布局海外實驗室和生產基地;積極布局海外礦石資源,打通原材料渠道;另外,依托集團全產業鏈布局,積極開拓歐美、非洲、亞太等儲能產品市場,立足閔行推進全球化進程。
作為全球領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于2022年2月簽約落戶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樞紐片區,規劃打造天合光能國際總部。今年4月,天合光能上海國際總部項目的建設工程全面開工。未來,企業將從光伏產品、光伏系統、智慧能源、碳中和等領域與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深化合作,打造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領軍世界的光伏智慧能源產業高地,在“雙碳”戰略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貢獻智慧與力量。
更多資訊
-
中山公園新增一座“凝心花園”!2023.7.14
位于中山公園內部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已于日前全新開館,與之呼應的“凝心花園”也經過全新改造后正式亮相,1700平方米的花園包括多處景點,看點滿滿。凝心花園位于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的后方,從博物館西側… 查看詳情 >
-
長寧這個老式居住型社區越來越“AI”,居民感受越來越好!2023.7.14
北新涇街道位于長寧區西部,轄區面積2.2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式居住型社區。近年來,北新涇街道持續聚焦黨建引領,圍繞“打造韌性社區、共建慧居家園、共享品質生活”目標,努力實現社區高質量發展、居民高品質… 查看詳情 >
-
“兩舊一村”改造加快推進!這個街道最大的成片不成套公房小區整體簽約率100%2023.7.14
記者從新區“兩舊一村”改造推進指揮部辦公室獲悉,7月12日晚上,隨著最后一戶完成簽約,作為2023年新區“兩舊一村”首批啟動的重點項目之一,滬東新村街道向東新村2個地塊共564產居民全部完成簽約,整體… 查看詳情 >
-
不出小區就能逛“公園”!這個社區的“共享花園”太驚艷了2023.7.14
社區作為城市社會的重要單元,其環境狀況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社區鄰里關系的和諧也是一個社區的“軟件”環境。 隨著居民對社區硬件環境、軟件環境的要求越來越… 查看詳情 >